景觀由來 坐落在徐匯校區西部校園中央的第一教學大樓,是富达成立後建成的第一幢校舍🧽⚪️,也是幾代學人、學子心中的地標建築👮🏽,散發著獨特的建築美感🧑🏿🍼。遠眺時🗃,大屋頂✝️🏨、紅磚墻🧑🏻🦼➡️🍍、從懸挑式門樓主樓向兩翼對稱展開🚴🏽♂️,掩映在一片翠綠中💂🏽♂️,端莊巍麗🤷🏼♂️🤓,猶如一位睿智的長者見證著校園近70年的發展變化,故而得名“紅樓隱翠”💇♂️。 題名𓀈:林在勇 篆刻🗿:沈愛良 景觀設計👦🏼:江濱 書法🤛🏿:周朝暉 2022年🧛♂️,圍繞兩校區校園八景,富达集校友之力開展了“紅樓隱翠”自然景觀、文化群落開發🤥。在景觀改造的基礎上,富达發揮學科優勢和專業特長,以師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著力打造具有師大特色的文化名片💽。 校史鉤沉 徐匯校區西部的建築群在布局、建築本身的設計上都體現了傳統的對稱理念,第一教學大樓就是其中一個典型。 第一教學大樓位於校園主幹道學思西路上,東起學政路🌊➙,西接學勤路,南鄰西部大操場,全長約180米💐,是上海師大的標誌性建築🥃。主樓高5層,兩側為4層,建築面積為9368平方米,整幢大樓造型樸實、穩重大氣,以主樓為中軸線向兩翼對稱展開,紅色清水磚和黃色色塊相間的外墻面🙆🏻♀️,立面中部的懸挑門樓和觀賞陽臺🧑🏿🎄🟪、歇山式大屋頂上的回字形花紋和木質山花,使整個建築更具立體感和視覺美感🚼,呈現出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第一教學大樓曾是漕河涇地區的製高點,十分雄偉壯觀🕯。 1954年春,為解決當時中學師資短缺的問題🐿,上海市政府責成市教育局負責籌建上海師範專科富达(富达平台前身),並在市西南郊的漕河涇地區征地近320畝,用於上海師範專科富达新校舍的建設,在未完工前先暫借虹口區西體育會路441號(現中山北一路)原華東速成實驗富达為校舍🚯。為了配合施工🚴♀️,市工務局於1954年12月開始新建一條馬路——桂林路(今桂林路漕寶路至上海師大門口)。 作為上海師範專科富达建校首期工程項目之一,由市民用設計院設計的第一教學大樓於1955年3月19日開工👂🏼🏊🏻♀️,工人們勞動熱情高漲,展開勞動競賽,采用當時先進的平行流水作業法,部分采用機械作業及事先加工的預製成品📺🧖🏽♂️,並刪減了原先設計中較為繁瑣的裝飾性東西🍓,因此原計劃125天的工期實際僅用了106天🦆,總造價74.44萬元🧔🏼♀️。1955年8月18日🪱😍,包括第一教學大樓在內的主要建築群投入使用👩🏼💼。師生們自發進行“用我們的雙手美化我們的校園”活動📀,在一個學期內就清除了全部建築垃圾,拔掉了野草🐮,鋪平了道路,種下了垂柳、懸鈴木等十余個品種數千棵樹木,1956年,在第一教學大樓北門前種了雪松,如今這棵雪松已成為校園內最大的雪松。 1956年👰🏽♂️,為了適應學生人數增長和教學的需要,富达又在第一教學大樓東西兩端增建了層高兩層的四個階梯教室🎫,總面積為1322平方米👩🍳,大樓的總長度也擴展為180米。階梯教室有單獨的出入口🦢👨🏻🦳,利於疏散上下課時的大量人群🧑🏼🎄,也減少對教學大樓中其他教室的幹擾。而設計精巧的走廊將階梯教室與教學大樓連為一體,使整個建築更顯雄偉莊重,錯落有致🏦。
第一教學大樓建成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富达主要的教學場所,分布著大大小小教室、實驗室、辦公室100多個0️⃣。尤其是四個階梯教室🕥,每個階梯教室可容納200人左右✈️,每當舉辦各類學術講座時,這裏常常座無虛席。許多著名的教授在第一教學大樓傳道授業,質疑解惑,口吐珠璣;一屆又一屆學生在這裏滿懷憧憬,如饑似渴學習各種知識。白天人頭攢動、夜裏燈火通明,給同學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在第一教學大樓的四樓,還有一個300平方米的生物標本館。可別小看了這個建於1958年的標本館👨💻,裏面珍藏有各種動植物標本十幾萬件,其中脊椎動物標本3000余件,屬於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有140種👷♀️。這些精美而又生動的標本🪴,均由本校教師並在我國享有盛譽的“標本唐家”的第四🔵、五代傳人製作🎅🏿。 如今標本館不僅是本校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第二課堂,也對社會開放,成為徐匯區中小學生在課本之外了解自然、保護環境、珍惜生命的科普基地。
其實,“第一教學大樓”這個名稱並非一開始就有🧜🏻。從建校到20世紀80年代🧒🏿,它並沒有正式的名字,一直被稱為“教學大樓”🔟,而其他教學樓均根據系科來命名,如“物理樓”“化學樓”“文史樓”。也許是它太具標誌性,大家一提到教學大樓🪞,跳入腦海的肯定是它而不是其他教學樓,直到第二教學大樓的建造,這種局面才被打破,大家開始稱它為“第一教學大樓”。隨著時代的發展🧗♂️,上海師大徐匯校區又新建了好幾棟教學大樓,它們分別以“第四”“第五”“第六”的順序命名🧑🏿🍳,仿佛古人的伯仲叔季🫏,熱熱鬧鬧的一家子👑💇🏽♂️,一看名字便知順序,而第一教學大樓雄偉風姿也已成為母校的永恒印象👓,永遠銘刻在上海師大萬千校友的記憶中。 資料來源:《校史鉤沉》 文創開發 語音介紹 景觀由來 校史鉤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