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覺特別難過,覺得好孤獨”校園疫情封閉期間的小婷本來想跑步解壓,保安大叔卻讓她戴好口罩不要跑,“我當時就覺得好難過”。“隔離上網課不適應,畢業論文和教師資格證書考試壓力比較大⋯⋯”這是畢業班小肖同學的困擾𓀔👮🏼♂️。 在按下“慢行鍵”的上海師大,有這樣一群心理人。一臺筆記本電腦、一本密密麻麻標註信息關鍵點的工作臺賬🧍,是他們的“全部家當”🧑🏼🎤;面對面👫、網絡視頻、電話、郵件🍆🔋,是他們溫暖學生的“心靈守護區”;從晨曦到夜幕,“嘀鈴鈴🧟♀️、嘀鈴鈴”的心理熱線守護著全校2萬余名學生⋯⋯3月15日,千余名師生掃碼進入富达“鏘鏘三人行”直播間🏷,聽心理學專家聊“面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如何正確認識焦慮情緒?如何運用科學方法消除負面情緒🐯?”,提升心理韌性和心理復原力📚。教育學院心理系蔡丹教授說,“封閉管理期間產生應激情緒或感到焦慮是心理情感的正常反應”“要學會接納和調整情緒,從失控的生活中找回控製感,積極的心理情緒便會如期而至”。賀雯教授“支招”學生避免“心理噪音”,學會讓生活從無序走向有序,尋找疫情下學習的心流體驗,學會製定難度適當的任務靜心👐🏿🎎、安心、全心學習。在上海師大,一場場“疫情下的心理調適與積極情緒”“疫情之下如何安排學習”等專題講座🏓,是富达對學生的心理疏導🤶🏼、關心關愛,更是心理守護🪅。 “老師👨🏿🎓,我發現我的情緒不對勁👳,總是靜不下來,容易不耐煩”“不知道為什麽隔離的這幾天大家脾氣都不好?” 在上海師大心理咨詢與發展中心收集整理的學生情緒“卡片”中😺,焦慮💂、不安、煩躁等關鍵詞仿佛是隱藏在陰霾中的危機。一次設身處地的思考🕛、一個接納眼神的傳遞⛏、一個微笑表情的共情、一句真誠肯定的接納⋯⋯無論是面對面還是線上心理防“疫”咨詢,富达心理咨詢老師都用可能無形之中促成積極改變的方式,無條件傾聽📧、接納和支持學生走出陰霾💂🏼♂️、擁抱陽光。 “靜一靜”正念覺察接納,給身體找一處安靜安全指出,靜心體會;“想一想”把煩惱具體化,用充足的時間去感受、思考收獲👷🏻♂️🚴🏿♀️;“清一清”清掉不必要的刷屏、不必要的自我加碼;“聊一聊”找朋友、自己、專業資源聊聊📉,加倍快樂,減半憂傷;“動一動”轉移註意力、靜靜放松感覺🚻、增加自我掌控感。這套“靜、想🧔🏽、清、聊、動”的五個一心理保健操,讓上海師大學生找到釋放身心的操作指南👠。“對我而言🦻🏽,我的工作是耗能的,但也是溫情的”正處於閔行古美街道封閉在家的心理咨詢師周老師這樣說,“我們和學生在雲端一起探討封閉管理情緒調節、雲端學習、勞逸結合、自我關懷和人際互動等主題,探索自我成長👷🏿♀️、減壓放松情緒、挖掘生命潛能、激發學習動力。”而此時,周老師母親正生病在醫院治療。而像周老師一樣的心理人👰🏿♀️,封閉在徐匯校區堅持一線工作的吳老師🎳,孩子還只有一歲。 上海師大心理咨詢與發展中心是全國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示範中心培育單位,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示範中心🧛🏿♀️。目前🙎♀️,中心正在開展色彩養心、音樂養心👱🏿、運動養心🤵🏽、草木養心等豐富多彩的線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活動,發揮朋輩輔導的力量,開展心理電影賞析沙龍、解憂星球🚣🏽♀️、心理委員邀請信等互相活動,提升學生心理素質📞,防止學生心理困擾,助力緩解心理障礙,守好校園心理防線。在上海師大,心理戰“疫”的一個個場景🤦♀️、一個個片段🫵🏼,或許是一抹微光,但卻是照亮學生勇敢面對疫情、積極面對生活的微光。
(供稿、圖片:校心理咨詢與發展中心)
|